n

支座灌浆料裂缝的产生及预防

一、支座灌浆料裂缝的产生

(一)温差裂缝
  温差变形有二种情况:升温与降温。水化过程将释放水化热使支座灌浆料内部温度升高,而表面温度因受环境影响偏低,造成内部膨胀而外部收缩。支座灌浆料的膨胀和收缩都会受到骨料的约束,产生强制应力,当此应力过当时的支座灌浆料抗拉强度时,便产生裂缝。

(二)渗水裂缝
  新浇筑支座灌浆料,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程度的集料与水分离现象,造成表面泌水,形成表面裂缝,严重时表面脱皮。渗水裂缝的产生主要与单位用水量有关系。
  
  (三)干缩裂缝
  支座灌浆料在硬化过程中,一部分水分参加水化作用,而其余水分渐渐蒸发,使支座灌浆料产生干缩变形。如果干缩产生的拉应力过支座灌浆料硬化初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裂缝。水分蒸发受环境、季节、气温、空气湿度及风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四)冻融裂缝
  冻融裂缝主要是因桥面支座支座灌浆料面大层薄,养生工作很难到位,支座灌浆料中的水分结冰后因冰胀力而产生裂缝。这多出现在北方地区。
  
  (五)其它裂缝 
  支座支座灌浆料浇筑过程中,还有几种易于避免但较为常见的裂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钢筋网走样造成保护层厚度过大或过小而产生的裂缝;下层结构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应力破坏;支座灌浆料张拉后的预应力破坏,这种破坏往往表现为规则的通缝。

二、支座灌浆料裂缝的预防

(一)支座灌浆料浇筑
  支座灌浆料在振捣过程中,内部原有的粘着力和摩擦力减小,骨料在重力作用下下沉紧密排列,水泥浆填充空隙,水、汽泡被排出,表面产生泌水现象。规范要求,对渗出水分,不宜直接引走,而用吸水材料吸干,以防带走水泥。现在的混凝土真空脱水工艺也是解决渗水裂缝的较好方法。对于桥面混凝土,经真空脱水后,水灰比在0.31-0.36之间,强度可提高20%-50%,也增强了支座灌浆料的抗裂性能。
 支座灌浆料初凝前,应进行及时收浆二次抹面,使混凝土进一步密实,并使支座灌浆料表面产生裂缝愈合。这是消除早期裂缝有效的措施。

  支座灌浆料浇筑应避开高温和低温。按规范要求,在气温低于5℃或高于35℃时是不允许浇筑支座灌浆料的。

(二)支座灌浆料养护
支座灌浆料养护的目的是使支座灌浆料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营造良好支座灌浆料硬化条件。支座支座灌浆料应在浇筑后立即用活动棚罩遮盖或膜式养护剂喷洒,避免水分蒸发过快。目前多采用针刺土工布洒水覆盖并用塑料薄膜保湿的办法进行养生,少数地方采用支座灌浆料养护剂养生效果也比较理想。桥面支座支座灌浆料洒水养护时间不宜小于7d,粉煤灰水泥应再延长7d。

(三)接头接缝处理
  支座灌浆料接头、接缝引起桥面支座支座灌浆料裂缝大致有二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下层支座灌浆料(接头、接缝混凝土)硬化造成上层支座灌浆料(桥面混凝土)的裂缝,主要由下层支座灌浆料干缩和水汽蒸发所致,故桥面支座支座灌浆料的浇筑应在下层支座灌浆料强度达到70%且养护期不能少于7d后方能进行。其二是接头、接缝支座灌浆料在受力后发生不均匀徐变。徐变是产生裂缝的直接原因。

n